比較

疫情回穩,昨天我們和大伯兩家人一同踏騎單車。大伯家的大女兒比家姐大一歲,兩個孩子均未懂騎兩輪單車。家姐之前在公園嘗試過一兩次,但仍是跌跌踫踫,踏兩步又平衡不了。然而,一向身手敏捷的堂姊,首次學習,嘗試了一兩次卻就掌握技巧,不需要成人協助就可自如的騎著。我看看身旁的家姐突然木無表情。我心想:「糟糕了,老遠的把單車帶來,你不會看見自己比不上就不騎吧!」。

從前的經驗忽地在腦海浮現,「我沒畫得她那麼好,我的畫是垃圾,把它掉到垃圾桶吧!」,「我不跳了……(和人家比賽跳遠的她,看到人家跳得遠,尚未嘗試就默默走到一角垂頭哭泣)」。過往的家姐,看到人家做得比自己好,很快就會掉進「我做不到,我不要做」的漩渦當中,不管我們在旁如何安慰鼓勵,都不再願意嘗試。

那一刻,緊張的我為了避免家姐放棄,盡力的說著許多鼓勵說話。「你騎得已經得不錯,能夠很安全的停下來,騎單車最重要是安全呢。」,「堂姊可能以前有騎平衡車的經驗所以才掌握得較快。」。家姐沒有理會嘮叨的媽媽,只是默默的努力騎。後來,妹妹過來吵著叫我,我也沒有空再陪伴家姐。過了一個多小時後,我再去看看家姐,發現她已經能騎到一段不短的距離。我稱讚家姐做得很好,她笑著說:「是呀,堂姊教我騎的。」。

那一刻,我頓時發現,原來這次家姐心中根本不存在比較。會比較的,其實是我自己。我們常常教導孩子不需要和人比較,但我們自己也難逃比較的呼喚。比較本是平常不過的事,比不上會想逃避也是人之常情。世間天賦稟者少,平凡者眾。作為大眾的平凡人,「比不上」是我們人生必須學習的課題。然而,我們自己又是否可以坦然承認和接受「比不上」的感受。若然我們自己也不會,又如何能夠要求孩子能夠每時每刻都保持正能量,一往直前的屢敗屢試?

此刻,重看手機家姐昨天騎單車的片段,內心浮起一句問題:「其實,十五分鐘學會騎單車,和一小時學會,又有什麼分別?」。

Scroll to Top
×